科学防“艾”不防爱,让恋爱更安全,甜蜜不踩雷! - 发病特征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发病特征
科学防“艾”不防爱,让恋爱更安全,甜蜜不踩雷!

上传时间:2025-02-14 22:57:06文章来源:会昌县人民医院

0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为特征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健康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会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危及生命。

 


 

0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这是目前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的异性性行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和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进行不安全不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导致感染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图片

 

注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课桌、共用办公用品等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03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1.卖淫嫖娼的人;

2.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的人;

3.发生男性同性性行为的人;

4.性关系混乱、有多个性伴侣的人;

5.性传播疾病患者;

6.其他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人。

 

 

04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
 

1.保持单一的性伴关系。避免过早发生首次性行为(未成年人不要发生性行为,青少年要尽可能延迟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与性伴相互保持忠诚单一的性伴关系,避免多性伴。

图片

 

2.正确使用安全套。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有效地避免体液接触,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每次发生性行为时坚持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图片

 

3.鼓励知情交友。要避免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高危性行为,必要时在发生性行为前了解性伴的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针对感染状况采取保护措施。假如对方最近有过高危行为,最好待进一步检测后再考虑是否发生性行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检测有窗口期,在窗口期检测结果为阴性不代表未感染艾滋病病毒,拒绝以艾滋病检测结果阴性为理由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4.远离毒品。毒品(或成瘾性物质)会干扰人们的自控能力,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同时甲基苯丙胺类等新型毒品对大脑皮层的活跃度非常高,会使人短时处于强烈性冲动状态,此时极容易发生暴力性行为,从而造成黏膜破损、出血,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5.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PEP)。PEP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方法。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前往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咨询,在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服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连续服用28天,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