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硕士生刘俊在导师张驰宇博士的指导下,采用最新的贝叶斯研究方法及更完善的实验策略对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的传播时空动力学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CRF07_BC病毒株,在最大分枝可信(MMC)树中均与以新疆为起源点的分支聚类在一起,清晰表明中国大陆其他区域流行的CRF07_BC来自新疆,而非原先认为的由云南传播到中国大陆其它省份。这更正了之前研究关于CRF07_BC传播路线的结论。另外,HIV-1 CRF07_BC在地理传播上,与丙型肝炎病毒HCV3a也存在紧密联系,即通过相同的毒品转运途径或人口流动线路从新疆传入江苏,并在传播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于2011年8月12日刊载在国际知名刊物《PLoS综合》(PLoS ONE)上(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023347)。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江苏省镇江市的静脉吸毒人群(IDUs)中流行的HCV进行亚型和系统地理学分析,发现7种HCV亚型(1b, 2a, 3a, 3b, 6a, 6e和6n)共同流行于镇江的IDUs中。系统发生和种系动力学分析显示,镇江IDUs中流行的3b,6n和6e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2a和6a来自中国的南方地区;1b亚型来自河南和新疆;3a亚型来自中国的云南和新疆。此外,1b和2a亚型由镇江分别传入上海及北京。该研究粗略勾勒出了HCV在中国传播/迁移的路径,并于2011年2月刊载在《PLoS综合》上 (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016817)。
上述研究对了解HIV-1和HCV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以及我国HIV-1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