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卫士:护理界最高荣誉王克荣 - 心理咨询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心理咨询
红丝带卫士:护理界最高荣誉王克荣

上传时间:2014-09-22 22:44:52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她说:“希望让每一位患者都很好的生存下去。”
    2013年8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上,北京地坛医院王克荣等6名护理工作者获得这一护理界最高荣誉。
    除了南丁格尔奖章,2005年,王克荣还曾荣获“贝利·马丁奖”。
    作为北京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她被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在为艾滋病患者服务的16年间,她曾30余次深入河南艾滋病村工作。她进大学、入社区,发展红丝带之家志愿者队伍,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每位艾滋病病人来了后,王克荣都会递上名片,并一再叮嘱:“有事找我。”她的手机中有700多个患者的号码,她的手机,每每成了“维系病人健康的生命线”。
    “艾滋病只是一种由特殊途径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你好,这里是红丝带之家,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每天红丝带之家热线电话都会以这样的问候开始,而值守电话的人也从最初的王克荣和她的同事,发展壮大成由社会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这其中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中间产生、培养的志愿者就有11位。
    去办公室的路上,王克荣心里想着:早饭又没时间吃了,得赶紧完成需要上交的报告,八点多钟还要开会。可是在门口一位小伙子迎上来怯生生喊了声“王姐”,王克荣忙迎他走进办公室。刚坐下来没说几句话,手机响了,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艾滋病患者。其实,十几年来如一日的王克荣,早已经习惯了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
    “昨天晚上我还接了几个电话,其中一个电话的患者是股骨头坏死,要转到我们地坛医院进行治疗,安排手术。由于基层医疗条件仍然有限,所以请我帮他安排转院的事情。还有一个电话,是一个患者老是咳痰,他刚刚换药,怕是药物影响造成的不良反应,心里不是很放心,就打电话来咨询。还有一个是昨天晚上十点多给我打的电话,还怕影响我休息,特别不好意思,我说没事没事,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王克荣笑呵呵地说着这一切,没有一丝怨叹,反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她已经和患者们的心连在一起了。
    王克荣介绍,早期人们惧怕艾滋病,很多是因为认为艾滋病无药可治。但随着医疗的进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迄今为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艾滋病通过吃药不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患者还可以逐渐恢复。艾滋病被发现已有32年了,其实艾滋病就是一个有特殊传染途径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并且可以被有效控制。”王克荣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让更多的人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别人都害怕艾滋病,难道她就不怕吗?
    “起初接触他们时也有过担心,但后来发现,他们无论是性格还是情感,就连工作生活都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没什么可怕的。”王克荣说。
     北京红丝带之家经常会组织聚餐,不是单纯为了吃饭,更想通过共同进餐这种日常活动,让人们意识到,艾滋病并不那么可怕。一些日常活动诸如进餐、握手、面对面谈话、共用一个电话、电脑等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艾滋病的日常防护非常简单,它的传播只有固定的三种途径:母婴、血液和性传播,做好这三点,日常生活是不会被感染的。”对于艾滋病的防护,王克荣非常有信心。
然后,艾滋病患者的日益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却令王克荣感到非常地忧心。
    一次,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去活动,中午吃盒饭,一个患者指着吃了几口的盒饭说“王姐,我不吃肉。”王克荣没有犹豫,自然地夹起了他饭盒里的肉就送到自己嘴里,患者一下愣了,说:“王姐,我家里人都做不到。”
    还有一个艾滋病患者出了交通事故,急救车载着病人去了两家医院都无法进行急救,只好将他送到30公里外的地坛医院,到了医院,急救车随行人员匆匆离去。王克荣再一次感到艾滋病歧视的严重性。
    “社会上常说,看病难。可艾滋病患者看病、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任重道远。对此,王克荣建议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医务人员带头,了解艾滋病知识,不推诿患者。再有,国家要有补偿机制,对长期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或因工作造成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要有措施、有方案。带动整个社会,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让更多的人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家属的歧视。”
    在王克荣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北京红丝带之家进入高校、工地、社区,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深入河南、山西、新疆、云南等省、自治区讲课,普及艾滋病知识。最多时一年她就11次去河南艾滋病高发村工作。
    2002年,北京红丝带之家在河南艾滋病高发村里建立了医疗点。王克荣先后30多次到村里,和同事们一起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艾滋病家庭走访、医疗支持等。
    “希望艾滋病患者和其他病人一样能够享受正常的医疗待遇”谈起这么多年来对艾滋病患者关爱的感触,王克荣认为:“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时常遭遇社会歧视和家庭歧视。虽然到现在为止,大家多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但在消除歧视的方面,我们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做得更好。对患者们不仅要提供医疗方面的护理,提供心理方面的护理才是最难的。”
    由于红丝带之家是一个公益组织,大多数资金是靠社会的捐助来维持运营,所有无论是从人员配比和资金支持的问题上,都显得力不从心。红丝带之家志愿者的队伍在逐步扩大。这些人中有医生、护士、心理工作者、感染者同伴教育员。“现在我的老公、孩子和家里好多亲人,都培养成了志愿者了,这是家人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王克荣笑着说。“爱是可以传递的,他们(患者)得到一点点尊重和照顾,就想着帮助他人。我们是医护人员,更有责任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关爱。”王克荣说。“我为患者付出了时间、精力和情感,也得到了回报。”
    很多病人拿王克荣当亲人,还曾给她过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生日。王克荣生日当天,一位病人打电话说:“王姐,您今晚6点来一下。”当王克荣来到病房后,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十几位患者出现在我面前,他们捧着蛋糕、鲜花,齐声唱生日快乐歌,“顿时我感到无比幸福。”
    说起王克荣的梦想,王克荣笑了,她说:“我这个梦想其实从很早就有了,我希望我们的艾滋病患者能像其他病人一样,能够正常地接受医疗、手术,让艾滋病患者和其他病人一样能够享受正常的医疗待遇,让社会没有歧视,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消除歧视,让我们医护工作人员带头,实现真正的为爱而生,抗艾而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空话而已!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