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艾滋,心理防护 - 心理咨询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心理咨询
遏制艾滋,心理防护

上传时间:2014-09-07 11:38:41文章来源:未知

目前,针对艾滋病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艾滋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心理防护工作的了解就更必要了,在此多贴一些相关内容。
   (一)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来控制传染源
    1、加强护患沟通
    首先,这种特殊的病种要求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护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思想境界。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帮助者,要求护士要通情。通过真诚的交谈,积极的倾听,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求以及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建立起信任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2、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患者作为“弱者”,自我评价往往较低,但却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敏感,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自尊心易受伤害,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及不同的个性素质,应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告知患者,人类对HIV分子生物学特征及HIV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已有一定的了解。讲解政府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治疗采取的积极措施,以及不良情绪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激发患者强烈的生存愿望,乐观的对待生活,并引导患者自我调节。消除对社会不满而产生的仇视心理等不良绪,使他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二)通过健康教育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1、给予患者生活上的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急性感染和艾滋病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症状;无症状感染期可以坚持工作,但要避免劳累和生活不规律。对婚姻、性生活、生育等患者难以启齿的问题,医护人员应主动恰当地给予指导,停止高危性行为,提倡传统的性道德。对已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告诉其必须严格防止配偶受传染,正确使用安全套。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等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患者所接触过的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要用含氯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指导女性患者掌握月经血的处理。
    2、对门诊患者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医院是患者就诊的机构,是人群重要聚散地,同时也是艾滋病易感人群密集的场所。利用医护人员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对医院这一特定场所中的人群以分发宣传材料及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对门诊患者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传播艾滋病的概念、传播方式、预防方法等,转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观念有一定的意义。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青少年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少年由于不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新鲜和好奇,而健康教育是目前防治艾滋病最好的“疫苗”。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或受过培训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同伴教育、校园广播、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预防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能力,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应根据不同学龄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4、在公共场所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增加,而流动人口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十分缺乏,尤其对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有着巨大的需求。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成功与否,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内容和手段。
    5、流动人口经常出没的地点进行宣传教育
    选择流动人口经常出没的地点,如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并因地制宜使用现有的宣传设施,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同时可以结合一些其他宣传内容如公共卫生、卫生防疫、改变陋习等和法律法规。在不影响客运组织工作的前提下,在各类公共场所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牌或使用电子显示牌进行宣传并定期更换内容,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需求知识。
    6、宣传教育材料应具多种形式以满足流动人口的不同需要
    将宣传材料做成便于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在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内摆放和张贴供旅客阅读的宣传材料,也可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广播、闭路电视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流动人口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同时用理性的态度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着力培育对艾滋病患者的爱心、同情心和关怀之情,共同营造“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和谐环境。
    7、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由于当前艾滋病流行正处于一个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关键时期,普通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需求也变得非常迫切,因此针对社区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8、针对农村人口的健康教育
    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部分是农民,都住在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信息封闭,村民们无法获取自我防护知识,这样一来,艾滋病一旦在农村蔓延,无数农村居民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需要考虑农村居民的地域、民族、性别、年龄、学历等差异,除了发放宣传材料、展示图片,可以将艾滋病预防等知识融入电视剧中,并定期举办艾滋病知识培训及讲座,制作通俗易懂的音像资料,让受过培训的村民把相关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家庭成员和社区其他成员。积极鼓励有高危行为的人自觉接受免费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少数民族社区进行宣传教育还应考虑当地的民风民俗,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寻找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要针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打击性服务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教育村民自觉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9、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
    吸毒人群属高危人群,由于静脉吸毒者共用不卫生的注射器和针头极易通过血液感染传播艾滋病。此外,还可通过性行为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性伙伴。“采取在有关娱乐场所、劳教所、戒毒所以VCD、宣传资料、录像、集中授课等形式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安全套的使用以及正规治疗等健康教育。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才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针对其健康教育,应侧重于安全注射、安全性行为及卫生注射器获取的地点等,以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10、性服务工作者的健康教育
    性服务工作者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与艾滋病流行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贫穷的、未受过教育的性服务者非常需要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应强调安全性行为、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及与人交际的方式、方法等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