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2,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十四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也被我国定为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正是有了当年汶川大地震去灾区做志愿者,有了和陈晓宇医生的邂逅,恐艾干预中心应运而生,专门针对艾滋病恐惧人群做风险评估和心理干预。
512大地震,让我们看到重大灾难和创伤经历对一个人的心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个人和家庭的严重创伤不仅对个体,甚至对整个社会都留下了很深刻的痛苦的心理记忆。这种痛苦往往很多年才能逐渐恢复,甚至有的人还长久不能走出来。
知艾防艾不恐艾
心理学上发现人在经历了重大的创伤之后,在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痕迹,如果不能及时做好心理方面的处理,采用忽略或压抑等方式,虽然可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慢慢度过创伤后的阶段,但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就有可能因为某些外界的刺激产生类似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就可能会激活了当时创伤性感受,让你再次体验到创伤时的恐惧、绝望和无助,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恐艾干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其实都是有过心理创伤经历的,所以他们会在多年之后陷入对艾滋病的恐惧焦虑当中而无法摆脱。
新冠疫情下的疾病恐惧心理干预
比如有的恐友在年幼时受到恐吓式性教育、恐吓式的防艾宣传,产生过度惊吓,而由于没有人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这种恐惧就慢慢隐藏在大脑当中。还有的人遭遇过亲人患艾滋病患病的痛苦情景,还有人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或者家人病逝等等,这些经历都会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对疾病极度恐惧的情绪记忆。那么有可能在多年之后,这些遭受过创伤经历的人们由于生活中某些原因,开始出现对艾滋病的担心时,这种担心、焦虑的情绪就会再次激活过去创伤时的情绪反应,陷入恐惧不安当中。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恐惧来源于过去创伤记忆,而是反复通过询问是否排除,反复检测来获得安慰,是无法真正摆脱恐惧的。这也是很多恐友自己都觉得疑惑的原因——就是为什么自己都知道检测阴性,还是总觉得有危险,总是陷入恐惧不安当中。
所以我们说恐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问题,每个个体恐艾背后的因素是不同的,也是及其复杂的。如果你发现你对艾滋病的担心不能通过简单的咨询、学习知识、检测来缓解,就有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你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勇敢地处理过去的创伤或其他的复杂心理问题,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走出恐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