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恐艾症”人群 - 心理咨询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心理咨询
医生提醒“恐艾症”人群

上传时间:2015-07-20 18:50:56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市艾滋病防治所副所长李雷表示,近年来,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等。其实,他们患的是“恐艾症”。
据介绍,“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波动、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全身不适等,人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会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而就会发生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这些人为什么会得“恐艾症”?李雷表示,由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导致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超出了正常水平。其次和自身性格以及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关系密切。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 根据现在科技和调查,和艾滋病人在一起基本不会传染。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
    李雷表示,“恐艾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焦虑型,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是恐惧型,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三是强迫型,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四是疑病型,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旦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