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AIDS
新疆伊宁,祖丽皮努尔等30名“小记者”采访了233个5-18岁的儿童,并留下了224份采访记录。采访结果显示:失去父母、父母吸毒或染上艾滋并孤立或被歧视、失学和秘密被泄露,是这里的孩子们最担心的事。
2006年7月,英国救助儿童会和伊宁市妇联合作建立的“温馨家园”儿童活动中心落户伊宁市东郊喀尔墩乡,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开辟了一个自我管理的娱乐和学习的地方。






伊宁影剧院后台,几个孩子正在化装,准备即将开始的一场宣传防艾的表演。


11月26日,喀尔墩乡幸福大街,几个孩子拿着玩具枪在街头玩耍,墙上写有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口号。
今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11月,中国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在今年1至10月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调的感染者中,吸毒和危险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分别占感染者的37.0%和28.0%,而经既采供血途径传播占5.1%,母婴传播占1.4%。
看演出的时候,9岁的热那亚提(化名)发现外婆哭了。
台上正在演出的是热那亚提在“温馨家园”儿童活动中心的小伙伴,他们自创了一台名叫《后悔》的维语小品:一个孩子扮演吸毒的“父亲”,他将一根针头“插入”自己手臂的静脉,随后倒下。他的“老婆”和“女儿”得知消息后赶来,伏在他身上哭泣。
幸福大街上
幸福大街是喀尔墩乡连接伊宁市区的主干道,在这条路上,既有着大人们常去的清真寺,也有着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活动中心。
11月26日,在儿童活动中心的自由绘画时间里,15岁的热孜万古丽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笔画了一个大大的针具注射器,针管上刻着“AIDS”字样。其他孩子的画纸上,留下最多的也是针管、骷髅、AIDS和红丝带。
据2005年8月卫生部的官方资料,新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病人数已超过万例。其中,伊宁报告HIV感染者占全疆报告总人数的近1/3,注射吸毒感染是这里艾滋传播最主要的途径。2006年7月,英国救助儿童会和伊宁市妇联合作建立的“温馨家园”儿童活动中心落户这个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社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自我管理的娱乐和学习环境。儿童活动中心是开放式的,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游戏、唱歌和绘画,组织活动的是孩子们自己选出的管理委员会。很快,这里吸引了附近更多的孩子参与。作为中心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人员会给孩子们讲授一些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每周还会有两次孩子们的演出,内容多与防治艾滋病有关。演出的票是由孩子们免费送给社区的,工作人员希望,通过孩子们,将防艾的信息传递到更多家庭中去。
“最担心的事”
“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写下那些人们看不到的东西,用我的作品来医治人们的精神。”11月26日,祖丽皮努尔在儿童活动中心的艾滋主题讨论会上说。这名15岁的小姑娘是孩子们自己选出的管理委员会副会长,去年作为“小记者”,她采访了数十名艾滋病儿童。
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最担心的事”是什么?救助儿童会希望通过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得出答案。一年前,祖丽皮努尔等30名“小记者”采访了海天街道和茶花乡,访问233个5-18岁的儿童,并留下了224份采访记录。
“别的孩子嘲笑他,说他是吸大麻的,他会想为什么自己的爸爸要吸毒,为什么别的孩子会有爸爸而自己没有就哭了起来。”祖丽皮努尔在一份采访记录中写道,他采访的40多位孩子中有十多位来自吸毒家庭。
“我们为了采访一个孩子去了茶花乡,那个孩子的态度非常友好,但他的两个姐姐没有接受采访,她们不相信我们,认为我们会把他们家的情况登报,不会为他们保密。就这样,她们把我们围住骂了一顿,让我们很伤心。”另一份采访记录显示。
在采访的233位孩子当中,仅48位目前仍在上学,且其中两位表示可能马上退学。不能上学的157位孩子,早早地开始赚钱养家,擦皮鞋、卖茶水。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希望有机会再上学,因为不能上学可能“走错路”,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HIV母亲和她的儿子
维阿(化名)也是“小记者”调研活动的参与者之一。妈妈维娜发现,这次活动之后,儿子就再也没有责备过她。
现在,维娜全家住在哥哥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