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生在非洲!我市先后派出110余名医疗队员分赴非洲各地开展援助 - 职业关注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职业关注
青岛医生在非洲!我市先后派出110余名医疗队员分赴非洲各地开展援助

上传时间:2024-01-04 10:30:00文章来源:青岛日报

我在非洲当医生

1968年起,青岛先后派出110余名医疗队员分赴非洲各地开展援助;新年伊始,山大齐鲁医院(青岛)医生刘义敏将随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出发,续写中非友谊的动人故事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1月2日上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举行座谈会欢送心外科医生刘义敏,他即将作为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成员赶赴非洲,执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任务。“我是该批次11名医疗队员中唯一的青岛医生,我会牢牢记住我们的誓言。”刘义敏说。

不以山海为远,传播仁心仁术。援外医疗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生动体现。在我国60年的援外医疗工作中,青岛医疗队员们亦为这个“时代楷模”群体增光添彩。据统计,青岛自1968年起,先后派出110余名医疗队员分赴坦桑尼亚、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援助,他们一袭白衣跨洲越洋,用医者仁心架起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用大医精诚书写青岛的大爱与担当。

擅长30多种心外科术式,青岛医生应召而行

2023年3月21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组建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和第3批中国援基里巴斯医疗队,并面向全省三级医院选拔队员。刘义敏当时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介入科进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及TAVI手术,不在选拔名单之中。

同年9月10日,刘义敏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通知,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需要一名技术过硬且技能全面的心外科医生,作为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工作过的心外科医学博士,他是最佳人选。记者从刘义敏的医学履历中看到,他擅长30多种心外科术式,不仅擅长应对心肌梗死、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成人心脏疾病中的危急重症,还擅长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离断等复杂先心病手术,非常适合缺少专业心外科医生的坦桑尼亚。

“援外医疗是我作为一名医生心向往之的职业经历,只要国家需要,我义不容辞。”刘义敏说。同年9月21日,他前往位于济南的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其他10名援坦医疗队员一起接受斯瓦西里语、英语、非洲当地风俗习惯等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刘义敏完成出国前培训,为援非工作做足准备。

“我很支持他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但坦桑尼亚的生活环境很艰苦,他今年已经46岁了,我担心他的身体能否吃得消。”刘义敏的妻子忙着收集驱蚊药水以及治疗感冒、腹泻、疟疾等非洲常见病的药物,为丈夫两年的非洲生活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刘义敏为坦桑尼亚的心外科同事们准备了一份重要“礼物”。他擅长应用右腋下直切口单一手术入路治疗简单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微创介入治疗成人先心病的手术方法,他准备将这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先进手术方法带到非洲,留在坦桑尼亚。

在坦桑尼亚,曾与艾滋病“擦肩而过”

“请代我向坦桑尼亚莫西比利国家医院基奎特心脏病研究所的心脏外科主任涅嘎萨问好,告诉他我很想念他,也希望他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青岛援坦医生的工作。”市市立医院心外二科副主任孙龙是第24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达累斯萨拉姆市分队队长,2015年,他放弃了赴加拿大渥太华心脏中心交流学习的机会,选择前往坦桑尼亚执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外任务。作为一名援坦的“前辈”,他向刘义敏传授了宝贵的经验。孙龙在坦桑尼亚义诊时,深受当地孩子们的信赖。

在坦桑尼亚的时候,让孙龙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都性命攸关。

坦桑尼亚当地居民患艾滋病的比例很高,援坦医生在手术或者医疗操作时不可避免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孙龙为一名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做心脏手术时,因当地的麻醉师缺乏操作经验,手术中患者提前苏醒并开始躁动,导致孙龙被缝针扎伤了手指;器械护士的失误又导致他的手掌被刀片划伤,伤口直接被病人的血液沾染。为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强忍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孙龙只是简单冲洗了伤口,就返回手术台。手术成功后,孙龙第一时间做了艾滋病筛查,直到三次复查结果都为阴性,他才松了一口气。

另外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发生在2015年11月18日清晨,当时,中国援坦医生们正在当地开展大型义诊,突然得知两名中国同胞遭到枪击,正在莫西比利国家医院等待抢救。孙龙和现任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谢伟峰紧急驾车4小时赶往医院,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援救。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孙龙和谢伟峰两天一夜先后实施3次手术,两名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对这次抢救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的事迹先后被《东非瞭望》杂志和非洲《华侨周报》报道。

“当年我在驻地种下的香蕉树,如今定是果实累累,希望刘义敏和其他援坦医生能够好好品尝。”市市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朱健回忆起当年的援坦经历,最难忘的是大家积极乐观克服困难的精神。

坦桑尼亚地处热带,气温常年在30℃至40℃,停电停水、蚊虫骚扰成为援坦医生们的生活日常。此外,当地人的主食是一种叫作乌加力的玉米糊状食物,这让援坦医生们非常不适应。作为第24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也是最年长的“老大哥”,朱健在完成繁重的眼科工作之余,最喜欢逛当地的菜市场,寻找新鲜蔬菜。他还发动队员们在驻地院子里种植蔬菜,尽最大可能为队员们改善伙食。

2017年,朱健的两年援助期已满,但为了帮助下一批医疗队员顺利交接,他又留在坦桑尼亚为当地居民多服务了一年。2018年回国时,朱健的家人惊讶地发现,他比出国前瘦了12公斤。

在塞舌尔,克服诸多困难救活患者

2023年4月23日,青大附院援塞舌尔医疗队员许丰强、王开圆满结束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任务归来,他们也是青岛最近一批归来的援非医生。

塞舌尔位于南印度洋,远离非洲大陆,是非洲面积最小的国家。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不好,只能依靠国际医疗援助,90%的医生都是外国人。2021年4月,包括许丰强和王开在内的6名山东医生组成了第18批中国援塞舌尔医疗队,在当地克服了医疗器械不足、设备陈旧等困难,积极开展各项医疗救治工作。

“由于地理环境及饮食等原因,塞舌尔居民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许丰强是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心内科病区副主任,也是第18批中国援塞舌尔医疗队队长,他表示,刚到塞舌尔的时候,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前去支援的医生大量减少,他成了仅有的心内科专家,不得不一个人坚守心内科门诊,连续值班80多天,直到另一名心内科专家赶来增援。

两年时间里,许丰强在没有专业心脏DSA手术设备的情况下,仅依靠骨科小型透视设备成功完成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20余台;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救治多例心肌梗死、危重心律失常、危重高血压患者,并开展了塞舌尔首例介入手术,挽救了当地许多患者的生命。

作为一名创伤外科医师,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创伤外科病区主任王开在塞舌尔经常24小时连轴工作。两年里,他累计接诊患者3800余人次,手术近700例,开展数项当地首例手术。当地医生纷纷为他精湛的医术所折服,来到塞舌尔短短4个月,王开就作为代理主任主持当地医院的骨科医疗救治。

青岛先后派出110余名医疗队员援非

援外医疗是我国援外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

山东自1968年开始向坦桑尼亚派遣医疗队,1986年开始向塞舌尔派遣医疗队,2018年开始向汤加派遣医疗队,2022年开始向基里巴斯派遣医疗队。截至目前,已累计派出医疗队50余批,超过1200人次,共计为受援国人民提供医疗服务1600余万人次,实施各类手术50余万台次。

作为山东省援外医疗的重要力量,青岛多年来先后派出110余名医疗队员分别前往坦桑尼亚、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他们克服当地设备短缺、发展落后等客观条件限制,积极以自身技术经验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一代又一代青岛援非医疗工作者将爱的火种撒播到非洲大地,成为中国援外医疗薪火传承中的重要一棒。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