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防艾,性教育不可缺位 - 学生人群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学生人群
青年学生防艾,性教育不可缺位

上传时间:2019-08-19 21:44:23文章来源:重庆疾控公众号

近年来,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状况的严峻形势不容忽视。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3000例学生感染艾滋病,基本以性传播途径感染。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折射出青年群体在“性知识”上的匮乏——不懂得在性行为中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如今的青少年早已不再谈“性”色变,但因传统观念限制,本应是一门学问的性,却成了只能私下切磋的“隐晦之学”。
    小知识
    艾滋病(英文简称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英文简称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一个发生性行为的人均可成为HIV的易感对象,而每一个HIV感染者均可成为HIV经性传播的传染源,这会使得艾滋病感染涉及人群范围更加广泛,说明更多的一般人群可能面临着艾滋病的威胁,青年学生尤其应受到关注。
    由于性行为具有隐蔽性强,使得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目标人群的界定变得更困难,各种宣传教育难以有的放矢,艾滋病的干预工作难度加大,艾滋病防治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性教育现状
    1、性态度开放,性教育缺乏
    现在的青少年,成长于社会高度开放的信息时代,喜欢冒险尝鲜,性观念开放。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其贫乏和错误的性知识,我们的社会普遍很少触及性的话题,很多学校和家庭不能正视孩子青春期的性需求,不能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而大众媒体和网络成为中国学生获取性和艾滋病知识的首要渠道,不少中国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的了解都是“自学成才”。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并非系统、科学的性知识,而是鱼龙混杂的性信息。“这些性信息往往是对性的谬误、迷信、误导,负面影响很大。”
    2、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和疾病防治宣传,但缺乏有效性
    国内缺乏统一的性教育学习教材,老师不知如何教授全面的性教育知识。有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老师往往讲得很简单,只是涉及一些生理卫生知识,很少涉及性传播疾病的基本认知和预防措施,也不知道该如何更深入全面地介绍性健康教育知识。
    宣传效果缺乏有效性。多年来卫生部门一直致力于大力开展防艾宣传,但却没收到预期效果。有些青少年在首次性行为时确实不知感染疾病的风险;而有些人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疾病和防止意外妊娠,却在对方不愿意使用的情况下不知如何拒绝;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但是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却不足半数;还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任由自己放纵发泄,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迄今为止,与我国青年学生多元化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相比,针对该群体的性教育明显滞后。“羞于谈性”的中国父母和缺位的学校教育,给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了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
    如何做好性教育
    “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掌控自身与性有关的事物的权利,是提供给他们相关的资源,帮助他们获得选择的能力和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成为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做好性教育需要个人、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青年学生群体:应该主动提升自身性知识了解水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正规途径了解正确科学性知识,避免危险性行为,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健康。
    家庭&家长:应重视性教育,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谈“性”,尽早地、正确地给孩子传播性知识,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不应因为“羞于启齿”就忽视性教育。
    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全面系统的性教育课程体系,在课堂上正确教授相关“性知识”和“性传染病知识”,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
    青少年性知识的缺乏让他们在性方面对自己的保护意识低、误解大,容易发生危险性行为。除了感染性传播疾病,还会导致意外妊娠、性侵害等 “性”相关问题。因此,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环境,传授青少年科学正确的性知识,同时不再将“性”与肮脏、下流“捆绑”,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合理应对,懂得相关知识才能保护好自己。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