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年内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正面临挑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一份长达280页的报告中反复强调,世界各国领导人能否兑现在2030年前终结艾滋病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承诺,取决于当下这个关键时期:各国政府今年所做出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将决定数百万人的命运,同时也将决定世界上最致命的大流行病是否能被克服。
2023年12月1日,工作人员在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云南省主题宣传月活动上向人们进行宣传。当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各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防艾形势紧迫,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困难重重
202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政治宣言,到2025年将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控制在37万例以下,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
7月22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当下的紧迫性:艾滋病处于十字路口》,详细分析了近些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防控工作的短板。
距离2025年终还有一年半时间,但202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高达130万人,是2025目标所预期的3倍。“尽管我们本有能力在10年内终结艾滋病,但目前全球进展依然偏离轨道。”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表示,“而现在,资源减少和日益猖獗的反权利运动正在危及已取得的进展。”
《当下的紧迫性》一文认为,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下降较慢的原因有四个:
(1)用于艾滋病防控和社会宣教的资金太少。
(2)对艾滋病毒感染、性别、行为举止、性行为的污名和歧视,以及严苛的法律和政策规定,让重点人群难以使用预防服务。
(3)性别不平等加大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妇女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4)长效艾滋预防药物的出现拉高了期待,但效果取决于使用成本和供应速度。
服务供给、药物可及性等,一直是传染病防控的核心议题,而在艾滋病领域,社会因素也影响甚广。
报告引述的数据显示,有调查数据的42个国家中,近一半(47%)的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持歧视态度。报告认为,社会偏见是可以被扭转的,但很少有国家实现“将遭受污名化和歧视的HIV感染者或受其影响的人减少到10%以下,将遭受性别不平等和暴力的人减少到10%以下”的目标。而一些实现歧视率下降的国家,也有反弹,需要持续开展工作。
这种态度也出现在医疗机构中,2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在寻求与艾滋病毒无关的医疗服务时,受到了污名化。报告认为,医疗系统应该是感染者寻求帮助的安全空间,也因此,医疗机构内的污名化和歧视危害尤甚。有研究显示,在医疗机构中遭遇歧视的患者,中断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也更高。
考虑到污名化以及隐性转播等特点,社会组织一直是全球防控艾滋病的关键一环。较之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更容易与重点人群建立信任关系,可有效提高检测覆盖面和干预效果。不过报告指出,当前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极大压缩了社区机构的活动空间,而这些机构非常需要与政府的公共卫生系统有效联系。“许多社区主导的组织仍然得不到认可,资金不足。”
“如果艾滋病防控工作仍按照目前的方向推进,到2050年,还是有4600万感染者。如果实现相关目标,这个数字也将近3000万。”报告说,“缺乏有效可及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也将继续出现新的感染病例。”这都意味着艾滋病没有终结。
国内防艾现状
在筛查、诊断、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在国内层面,艾滋病防控也面临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尚红教授在此前的一次会议中谈到,目前国内艾滋病传播途径已经从采供血和吸毒途径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而艾滋病防治在筛查、诊断、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下的紧迫性》一文中提到的一些社会层面困境也存在于国内。例如,一项对2484名低年级医学生的调查显示,普遍存在艾滋病歧视。另一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也显示,国内医疗机构艾滋病歧视广泛存在,以差别对待和拒绝诊疗最为普遍,且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职业暴露后处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偏低。
社会组织参与防控工作,也有提高空间。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567个参加“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工作的社会组织。研究认为,社会组织通过动员干预检测工作,更多的阳性病例被发现,减少进一步的传播,发挥了其优势和作用。有意思的是,研究指出,国内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社会组织绝大多数未在民政登记,且未登记的机构干预检测转化率、初筛阳性率及确证阳性率等指标,均好于民政登记的机构,但是阳性转介治疗率却偏低。
“可能与其更易深入社区、接触到更多的目标人群相关,有利于扩大检测覆盖面,但是工作模式单一、转介执行能力弱。”研究认为,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的社会组织干预工作仍有提升空间,这些地区普遍经费偏低,需要倾斜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艾滋病防控存在诸多阻力,但今天也是全球控制艾滋病最好的时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强调,自2010年以来,全球新发感染人数减少39%,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减少了一半。同时,全球在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推广治疗方面取得了持续进展,目前已有超过3/4,即30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治疗,获得治疗的人数上升是里程碑式的公共卫生成就。
而要想兑现在2030年前终结艾滋病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承诺,更需要在当下加大投资,建立可持续的应对措施。“国家间以及国家内部的不团结正在使得已经取得的进展岌岌可危,但终结艾滋病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是各国领导人承诺要走的。领导人们是否履行终结艾滋病的承诺需要他们在政治上和资金上做出选择,选择正确道路的时刻就是现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