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该研究中,大多数换药的人都是女性(马拉维为99%,赞比亚为85%)。研究参与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平均时间为六年,几乎全部为依非韦伦、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或拉米夫定。在马拉维,4.5%的患者在换药时病毒载量超过1000,5%的患者病毒载量超过400,而赞比亚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8%和3%。在那些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患者中,马拉维的中位病毒载量为8952,赞比亚的中位病毒载量为1163。在马拉维,四分之一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换药患者在换药时病毒载量超过52,000。
换药一年后,马拉维1137名参与者(占换药者的80%)和赞比亚1320名参与者(占换药换药的88%)病毒载量测量结果可用。马拉维3.8%的参与者可检测到病毒载量,而赞比亚为1.9%。两年后,马拉维4.7%的参与者和赞比亚1.8%的参与者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研究人员发现,对于病毒载量超过400的人而言,改用多替拉韦后,一年后HIV未抑制的风险高出六倍,两年后高出七倍。
在第1年或第2年随访中采集的病毒载量超过1000份的样本共112份,可用于耐药性检测。72名参与者的79个样本测序成功。最后有5名参与者的整合酶基因发生耐药性突变;其中两名发生主要整合酶耐药性突变,导致对多替拉韦产生高水平耐药性。其中一名对多替拉韦产生高水平耐药性的参与者还对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恩曲他滨产生耐药性。另一人逆转录酶测序失败。
总的来说,在赞比亚和马拉维,转用以多替拉韦为基础的一线治疗艾滋患者中,出现高水平多替拉韦耐药的情况极为罕见。但是,对于改用多替拉韦时艾滋病毒可检测的人来说,在改用多替拉韦的一到两年后艾滋病毒未抑制的风险要高出六到七倍。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结果强调了病毒载量监测和耐药性检测对维持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