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防治不仅依靠技术和药物本身,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热点关注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热点关注
HIV防治不仅依靠技术和药物本身,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上传时间:2023-11-18 18:11:08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今天,“为艾革新 橙就欣生”—— HIV防治长效新时代媒体沟通会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展台上成功举办,围绕HIV防治现状、患者需求和长效创新治疗发展三大话题,为中国乃至全球终结艾滋病的宏伟目标提供创新解题思路。

随着“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实施及防治能力的逐步提高,近十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正积极落实联合国“在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终结艾滋病”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尽管如此,艾滋病目前仍是我国报告死亡数位居第一的传染病病种,防治形式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2022年新报告病例中经性传播比例达97.6%,其中异性性传播为72.0%,男性同性性传播为25.6%,遏制性传播已成为我国HIV防控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对此,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表示,“当HIV感染者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后,体内的病毒载量连续6个月以上持续处于检测不出的水平时,病毒就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方式传播 ,即‘持续检测不出’=‘不具有传染性’(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U=U’)。在U=U的基础上,强调持续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有助于鼓励HIV感染者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以及为HIV/AIDS患者去污名化,进一步助力控制HIV传播。”

“目前,除了临床治疗需求外,HIV感染者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等非临床问题也成为影响HIV防控的重要因素。虽然HIV感染者预期寿命获得大大延长,但用药对生活造成的不便、长期服药带来的药物毒副作用、HIV污名化和社会歧视等都会引发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科副主任何云教授补充道:“艾滋病不仅有医学属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其防治不仅依靠技术和药物本身,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从而助力消除社会歧视。”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张仁芳教授也表示:“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治疗和防控的核心。我们可以看到,HIV治疗从最初的低效、易耐药、不良反应大的单一药物治疗,到高效、高耐药屏障、低毒性、药物交互作用小的整合酶抑制剂时代,直至我国也即将迈向长效时代。HIV患者治疗目标也从过去简单地延长感染者寿命到如今思考如何可以满足感染者个体化的需求、如何让感染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全面推动‘早预防、早检测、早干预’科普教育的同时,提供长效、安全的创新预防和治疗方案,预防高危人群感染并提升HIV感染者治疗依从性及长期生活质量是今后HIV防治发展的重要趋势。”

GSK 中国HIV业务部负责人林玉萍介绍道:“GSK已在中国HIV防治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患者的需求始终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今年进博会,我们带来近日刚刚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HIV感染长效治疗方案——万凯锐(卡替拉韦注射液),它与利匹韦林注射液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已达到病毒学抑制的HIV-1感染者,最少只需每两个月注射一次,这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传统每日用药对HIV感染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我们已经递交卡替拉韦注射液作为一个可注射的长效暴露前预防(PrEP)治疗方案的注册申请,希望为减少HIV-1传播风险提供暴露前预防的全新选择,全面推动我国开启HIV防治防治的新时代。”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