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艾滋治愈宝宝复发 医学界对抗艾滋受重创 - 热点关注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热点关注
全球首例艾滋治愈宝宝复发 医学界对抗艾滋受重创

上传时间:2014-07-31 00:25:06文章来源: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4_07_12_246078.shtml

曾一度被认为是全球第一位“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美国“密西西比宝宝”,10日宣布病情复发,停止治疗27个月后体内又出现了艾滋病毒。这一医学界的重大挫折警醒世人,人类在抗击艾滋病的征程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距离“密西西比宝宝”的四岁生日还有两个月,医生却给她和她的家庭带来了一个坏消息:HIV病毒又回来了。对于医学界,这也是一个令人失望的重大挫折。

“密西西比宝宝”病情复发

在 此之前,这名被称作“密西西比宝宝”的四岁女童已经停药两年,体内一直都没有再出现HIV病毒。这个噩耗似乎打破了人们对于艾滋病“及早治疗就能及早根 治”的希望。对此,美国国家过敏与感染疾病研究院主任福西(Anthony Fauci)博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结果“显然令人失望”,并可能对接下来的联邦艾滋病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会仔细审视这项研究结果,以便修正治疗手段。”福西博士说。

此前,人们一直都对“治愈”后的“密西西比宝宝”一生能够远离HIV病毒抱有很大的希望。

2010年,一名在密西西比州出生女婴的母亲直到生产当天才检查出呈爱滋病阳性,小女孩在妈妈肚子里已经感染了爱滋病毒。

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儿科爱滋病专家盖伊(Hannah Gay)在她出生30个小时后,对其使用了三种大剂量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持续了18个月。接下来的27个月里,女孩没有服用任何药物,血液中也没有爱滋病病毒的踪迹。

研究人员于2013年3月宣布,小女孩是全球首例“功能性治愈”爱滋病的案例,功能性治愈意味着小女孩无需进行终身治疗,标准的临床测试已经无法检测到她血液中的爱滋病病毒。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当时曾表示,这一消息为儿童治疗艾滋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期待这一突破性进展能够复制。

“这 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我的肚子上,非常令人失望!”盖伊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周这个孩子又来复诊,虽然她看起来一切都好,但是血检结果显示体内又出 现了爱滋病病毒,而且免疫系统受到影响。研究人员通过DNA测序证实,小女孩的感染不是新的感染,而是从母体感染的。

盖伊表示,医生对小女孩重启治疗3天后,她体内的爱滋病毒含量下降了5倍,说明她对治疗反应良好,但需要终身用药,除非发现治愈爱滋病的新方法。

虽 然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能够抑制HIV病毒在血液中的活动,这些病毒依然能够在人体的内脏和脑部找到“藏身之处”。因此,医生希望能够在病儿出生几个小时之 内就开始对其进行早期药物治疗。现在看来,这一治疗艾滋病的手段虽然史无前例地显著减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藏身地,但并非一劳永逸。

美国国家过敏与感染疾病研究院主任福西表示:“从科学角度而言,‘密西西比宝宝’病情的发展提醒我们,需要对爱滋病传染的复杂性以及病毒在体内隐藏的位置进行更多研究。”

医学界受重创 抗艾不言败

在此之前半年,另一种被寄予厚望的骨髓移植疗法也宣告失败。当时,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医生宣布,两名接受骨髓移植的艾滋病患者(被称为“波士顿病人”)似乎被治愈,但在停药几个月后病毒在他们体内均出现反弹。

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是公认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2007年他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骨髓捐赠者是一位因为罕见基因异变而具有抗艾滋病能力的人,迄今布朗体内没有查出艾滋病毒。

美 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在去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致辞中曾说:“我们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治愈艾滋病的想法已不再是不可想象。”美国也宣布启动一项名为 “艾滋病病毒治愈计划”的项目,计划今后3投入1美元推动研究新一代艾滋病疗法。但事实表明,这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目标,目前对艾滋病的认识可能还处于初 级阶段。

但永远不要低估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躲猫猫”的能力。“波士顿病人”主治医生、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蒂莫西·亨里奇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的失败显示,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潜伏”得比科学家此前预想的“更深、更持久”,血液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持久而重要的艾滋病病毒“藏身地”。

“密西西比婴儿”主治医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德博拉·佩尔绍德同样认为:“最新的进展显示,对艾滋病病毒及它的藏身地,我们还有太多需要了解的地方。”

已 取得的“抗艾”进展积极意义不容否定。亨里奇说,他们的骨髓移植疗法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从科学研究上讲意义重大”,包括让医学界认识到,人体内的艾滋 病病毒水平可降低至用高敏感仪器也检测不到的程度,以及现有艾滋病病毒检测标准也许还不足以判断病毒是否已被长期抑制,等等。

佩尔绍德说: “对根治艾滋病病毒的努力来说,这确实是挫折,但我们并不气馁。……无论如何,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取得两年多的完全缓解代表着重要的医学进步,它给我们 提供了关键性的认识,也显示了重要的新问题。”据佩尔绍德透露,典型情况下,人们停药数周后艾滋病病情便会复发。

总体而言,医学界依然相 信,“密西西比婴儿”总共27个月的缓解期将能继续帮助科学家了解怎样控制艾滋病病毒,乃至最终开发出治愈的疗法。伊丽莎白·格拉泽儿童艾滋病基金会副主 席西蒙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病例依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让人了解了快速、早期治疗方案怎样影响身体对艾滋病病毒的反应,尤其在新生儿中。”

今年5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曾宣布,将利用与“密西西比婴儿”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更多儿童的临床试验。现在,该机构表示,将会把最新进展考虑在内,对试验的设计略做修改,修改可能涉及治疗期限及相关知情同意书等。

值 得一提的是,艾滋病专家们其实一直不使用“治愈”这个词。“波士顿病人”另一名主治医生、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丹尼尔·库里茨克斯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他 们“从来都非常谨慎地避免使用两名患者已被治愈的说法”,“我们只知道,长期跟踪研究表明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他们体内的病毒藏身地减少了”。佩尔绍德和同事 也同样一直保持“谨慎的乐观”。

攻克重大疾病的道路难免曲折、艰难,“治愈”艾滋病的挫折再次说明这一点。但艾滋病已从30年前的“死刑”变成今天的可控慢性病,许多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可接近常人。人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控制这种流行病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