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艾滋病,别认命!“中国方案”大大提高生存率,深受国际认可 - 热点关注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热点关注
得了艾滋病,别认命!“中国方案”大大提高生存率,深受国际认可

上传时间:2021-08-16 17:44:32文章来源:首都红丝带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怎么染上艾滋病的。”

老钱今年42岁,半个月前由于肩胛骨粉碎性骨折,他必须接受手术,结果在术前检查中发现了艾滋病。

“当时我的脑子一下子就懵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这辈子要完蛋了。”

老钱对自己染上艾滋病有两个怀疑,一个是老钱的肩颈一直不好,在老家尝试过“放血治疗”的土方法,那些“针”好像都不是一次性的。另一个让老钱有些难以启齿,他曾经和别人发生过关系,什么措施都没做。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我这辈子只有死路一条了。”

  

一、得了艾滋病只有死路一条?

染上了艾滋病,可能会觉得生活无望,无路可走。其实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如果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其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免疫功能可维持正常水平,那么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据报道,我国艾滋病人最长存活时间已达26年。

1、鸡尾酒疗法

感染艾滋病毒,并不会马上“毒发身亡”,尽管仍无根治的方法,但却能通过药物抑制病毒,减缓其复制进程。

“鸡尾酒疗法”不是真的喝鸡尾酒,而是联合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每种药物针对病毒繁殖的不同环节,强强联合来治疗艾滋病。因为药物的配置方法和配置鸡尾酒很相似,因此被称为“鸡尾酒疗法”。

  

自1996年鸡尾酒疗法推广后,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延长13.8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2、“中国方案”

在2018年中华医学第十次学术会议上,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创的艾滋病诊疗理念,并且写进了《中国艾滋诊疗指南》。

以李太生教授为代表的中国专家针对中国患者的特点及中国人生理特点,总结了一套独特的“中国方案”。

第1步:早期发现感染者和病人;

第2步:抗病毒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依从性);

第3步: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个体化);

第4步:开始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第5步:长期治疗后的并发症及防治。

  

“中国方案”大大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这套抗艾方案不仅灵活且极具性价比,如今也成了国际范围内最受欢迎的方案。

二、染上了艾滋病,还能成家吗?

“我希望自己能活到女儿20岁的时候。”

珍珍(化名)和丈夫都是艾滋病感染者,是在结婚不久后发现的。丈夫在婚后第三天因打架受伤去了医院,抽血化验时发现异常。

那个时候,珍珍的肚子里怀着一个孩子,得知消息的她急忙去妇幼检查,结果也是阳性。他们俩谁也不知道是怎么感染的,虽然听说有母婴阻断,但夫妻俩还是心里没底,“如果害了孩子一辈子怎么办”?

  

“虽然我很喜欢小孩,但由于这个病,我的心理压力很大。”

珍珍觉得这个社会对艾滋病充满成见,越少人知道越好。后来,她鼓起勇气去咨询医生,医生说母婴阻断有比较高的成功率,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当时,我们俩一出院就高兴哭了”。

27岁那天,珍珍顺利地生下一个女儿。在她看来,自己挺幸运的,爸妈和婆婆都对自己很好,这里也有不少朋友,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我觉得自己跟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隔阂,老是想着自己‘有病’的话,那要多累啊”。

  

在珍珍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不易与心酸。珍珍是不幸运的,因为感染了艾滋病;珍珍又是幸运的,在医学的帮助下,她顺利生下健康的女儿,给了其他女性患者一线希望。

艾滋病早已不是绝症,它正不断地向着慢性病的方向发展。艾滋病患者也可以成家,只要双方知情自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般收获幸福。

三、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大陆报告的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例。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比起病痛折磨,他们更害怕他人的不解和排斥,这会让他们拒绝接受检测及正规治疗,选择远离人群,隐瞒病情。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面对不同的群体,我们要有不同的“接纳”。

对于患者:面对事实和可以治疗

感染已是不争的事实,再多的自责、伤感也是徒劳,不如把它当作是另一种人生,积极开展新的生活。

经历30多年的发展,人类已对艾滋病有更深入了解,目前国家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只要坚持服药,就能转变为长期可控的慢性病。

  

身边人:不歧视、支持和鼓励

不管他们是如何被感染的,我们可以做到不远离、不歧视。也许我们无法雪中送炭,但千万不要雪上加霜。

若是自己熟悉的人感染艾滋病,亲人和朋友更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尽快脱离负面情绪,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治疗。

社会:不妖魔化、保护权益

艾滋病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社会应给予包容,而不是把他们妖魔化。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及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限制。

  

呼吁你我,共防艾滋。少一分抵御,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关心,多一分包容,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他们也有更多勇气去战胜病魔,追求更好的自己。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