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会】围绕艾滋病功能性治愈路径上的“最后一公里”发起总攻 - 国内重大活动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国内重大活动
【学术大会】围绕艾滋病功能性治愈路径上的“最后一公里”发起总攻

上传时间:2021-10-25 17:42:05文章来源: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2021年10月14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第七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HIV免疫治疗和功能性治愈分论坛成功召开。论坛邀请到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对研究团队在HIV免疫治疗和功能性治愈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有1500多人次线上观看(线下集中参会人数不在统计中)。分论坛围绕艾滋病功能性治愈路径上的最后一公里发起全面总攻。

分论坛开幕时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首先致辞。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国新教授主持了会议,八位嘉宾分别从HIV-1潜伏病毒库的检测、免疫治疗、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报告。

致辞嘉宾张林琦教授(下图)和主持人梁国新教授(左上)、姜世勃教授(右上)

中山大学邓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一个HIV-1潜伏感染的新型细胞模型,同时也提出了一种针对HIV-1膜蛋白表达的病毒储存库评估方法,为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粟斌研究员针对免疫检查点TIGIT在宿主免疫系统中发挥的抑制作用机制,以及在宿主感染HIV-1后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应答特征进行了报告,揭示了该分子将有望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靶点和为治愈艾滋病提供新策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丽博士的报告介绍了HIV-1感染巨噬细胞后病毒Vpr与LAPTM5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今后通过髓系细胞进行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清华大学的李杨阳博士生介绍了其在TLR7/8激动剂激活潜伏病毒库并激活各种免疫效应细胞中的进展,该研究为在通过“shock and kill”的手段达到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复旦大学的陆路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关于新型蛋白类HIV-1感染失活剂的研究,该团队研发的多肽类失活剂有望成为艾滋病治疗或治愈的新型候选药物。

中山大学的孙彩军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艾滋病黏膜疫苗策略的研究工作,他们在黏膜载体疫苗构建、佐剂联用、纳米材料改造疫苗理化特性等进行了诸多探索,有效增强了艾滋病疫苗的黏膜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中山大学的潘婷副教授介绍了基于VRC01设计的CAR-T治疗艾滋病项目,在临床试验中验证了该细胞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储存库的规模和多样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郜阳博士介绍了在HIV超感染方面的研究,为揭示广谱中和活性抗体的产生机制提供了病毒学基础。

姜世勃教授和梁国新教授对嘉宾们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答疑互动环节,与会的嘉宾和线上的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嘉宾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答。

最后张林琦教授对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次免疫治疗和功能性治愈分论坛涉及到的问题均为艾滋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围绕艾滋病功能性治愈路径上的“最后一公里”发起全面的总攻。储藏库的定量、炎症因子的研究、免疫因子的抑制、中和抗体和CAR-T治疗等,都是“最后一公里”中的关键点。艾滋病根治虽任重道远,可喜的是大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期待在各个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新思维和转化能力,我们一定能在艾滋病免疫治疗和功能性治愈领域的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清华大学分会场现场的同学观看分论坛精彩内容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