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病载量是否得到控制?

上传时间:2015-01-25 19:16:11文章来源:TheBody.com

基础常识 : 抗病毒治疗的用意是中断病毒的复制以达到病毒在血液里的含量低至在血液检测时显示为”检测不到”的水平. 无论你吃药前的病载量有多高, 当你开始吃药后,病毒 ”检测不到” 是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病载量下降的速度因人而异,开始用药时病载量的高低也决定病载量下降的速度.如果用药时病载量高,那么药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让你的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一般医院不会检测你的病载量除非你已经开始吃药长达几个礼拜.但是你也可以要求在用药不久就检查病载量,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你了解病载下降的速度,因为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这样药物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对于”检测不到”水平的不同定义: 让病载量检测这个话题让人困惑的是”检测不到”的定义通常不同.不同的医疗机构使用不同的化验室对血液进行分析(这里指的是国外的医疗诊所),而每一个试验室对于检测HIV病毒所要求的血液样板的隔断点也不相同.比如有的实验室用50 copies/ml血液样板作为最低检测数量,而其它的试验室则用20 copies/ml 血液样板作为最低检测数量. 那么有的人检测出有病载而你却达到”检测不到”的结果到底说明什么问题?
理所当然,使用较少的血液样板检测HIV病毒载量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判断两种检测方式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只能说使用50 copies/ml与20 copies/ml这样极小的数量检测HIV在血液中的含量是非常复杂的事, 对于这些数字的可靠性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说你在同一个实验室用同样血液样板再重复做一次检测,检测的结果也会和第一次的检测结果有所不同.
神秘的”Blips”: 既使你体内HIV病毒达到”检测不到”(也称为”完全抑制”)而且持续达到这个水平,也有可能会经历一次小的反弹( 就是说突然间又检测到病载量但是非常低,比如说低于400 copies/ml). 这就是俗称的病载量的”Blip”.
对于”Blip”之所以发生的很多原因(包括实验室变化性或者失误)我们还不能完全分析出来.不管怎样,这样的状况并不能说明药物失效或者耐药,重复检测才会给出一个更准确的答案: 比如说,下一次检测病载量突然间有一个三倍或者以上的反弹,那么你就应该和医生交流决定是否使用其它的药物组合.
底线: 比如说你已经服用药物几个月时间, 病载量下降的速度突然减缓或者持平,而且未达到过”检测不到”的水平,又或者病载量大幅度反弹.你就必须找医生找出是什么原因令到药物不能控制你的病情,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更换药物组合. 如果你长期服用一个不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组合, 对于耐药的风险就越大,这里指的耐药不止限于你正在服用的药物组合,对于其它没用使用过的药物也会产生耐药(这叫:交叉性耐药).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