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美国科学家:EBC-46将为艾滋治愈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上传时间:2025-02-15 15:35:00文章来源:红枫湾

这是一张HIV感染细胞的扫描图像。细胞呈球形,表面质地粗糙,散布着小黄点。HIV每年仍在继续感染数百万人,但研究人员可能找到了一种强大的抗癌疗法来治愈它。

红枫湾APP:www.iflscience.com消息,近年来,一种新的化合物在对抗癌症的斗争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看来,EBC-46,也称为tigilanol tiglate,似乎在根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EBC-46是从红木树(Fontainea picrosperma,是一种仅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本土物种)种子中提取的化合物。十年前,澳大利亚生命科学公司QBiotics通过自动药物筛查才发现了它。 

已知EBC-46与名为蛋白激酶C(PKC)的关键酶结合,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各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免疫反应,许多细胞过程都依赖于PKC。而许多细胞过程也与主要疾病有关,如艾滋病(HIV晚期)、癌症甚至阿尔茨海默氏症。 

斯坦福大学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EBC-46在各种医疗环境中的应用,包括艾滋病。

开发有效的病毒根除策略至关重要。根据联合国艾滋规划署的数据,自20世纪末艾滋病毒首次在人类中出现以来,已有近9000万人感染,其中约一半人死亡。全球现存约4000万感染者,每年有近200万人新感染。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s)已成功将艾滋转化为慢性、可控的疾病,但ARTs对患者来说也有缺点。它们价格昂贵,获取渠道有限,且需要终身服用。

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伯格斯特龙化学教授、研究的主要作者Paul Wend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解决全球艾滋问题的部分办法是解决4000万艾滋感染者,减轻当前治疗方案给感染者带来的药物负担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在其新研究中,Wender团队想研究EBC-46作为“潜伏逆转剂”的价值,它基本可以启动HIV病毒潜伏细胞中的某些途径。

注:潜伏细胞是HIV在面对宿主免疫攻击和医疗治疗(如ART)时的“避难所”。如果这些细胞能够被发现并接受治疗,那么我们将更接近于消除感染者体内的病毒。 

在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中,该团队将潜伏的艾滋病毒感染细胞暴露于15种EBC-46类似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树中提取的化合物相似,甚至更擅长激发潜伏细胞。 

此前,Wender团队通过在实验室中推出一种批量合成EBC-46的新方法,为EBC-46的广泛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为广泛的研究以及生产非天然、潜在的优质类似物打开了大门。

该团队发现,在这项针对HIV的新研究中使用的一些类似物,实际上逆转了90%的治疗细胞的潜伏状态。这比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潜伏逆转剂——海兔素(仅激活约20%的受处理细胞)有了惊人的四倍增长。

Wender补充道:“我们的研究表明,EBC-46类似物是一种卓越的潜伏期逆转剂,代表着根除艾滋病毒的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些结果建立在越来越多的关于EBC-46的工作之上。2024年,一种基于它的药物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此前,该药物在兽医学中获批使用,治愈了80%的犬类肥大细胞瘤。

Wender团队现在已经将他们的研究推进到艾滋病毒的动物模型上,目标是最终进行人体试验。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