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于2023年7月13日发布《2023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终结艾滋病之路》中指出,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3900万HIV感染者,其中53%的感染者是妇女和女孩。育龄妇女感染HIV不仅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因生育孩子造成母婴传播。但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艾滋病患者生下健康宝宝已经不再是不可能。记者了解到,对于拥有强烈生育意愿的艾滋病患者来说,通过及时有效地规范用药治疗,可以实现母婴传播的阻断。艾滋病患者如何实现健康生育?针对这一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艾滋病患者生育满足3个条件
从孕前到产后均需采用防感染措施
记者了解到,艾滋病患者如果有强烈的生育意愿,需要满足HIV控制良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稳定;血清与精液中均检测不出病毒(<50-100单位);对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大于90%,也就是患者在绝大多数时间能做到按时、规律服药才可能考虑生育。
“如果准爸爸是艾滋病患者,病毒会存在于精液中,一般建议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到正规医院通过辅助生殖手段受孕。” 据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相关专家介绍,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则需要在孕前、怀孕、分娩、产后这几个时期都严格遵医嘱,采取措施严密防范感染。
孕前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将病毒载量控制住,减少将病毒传染给胎儿的风险;孕期持续规范用药和孕期保健,整个孕期进行母婴阻断干预;分娩过程应尽可能减少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和机会。新生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应尽早预防性用药;产后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尽可能避免母乳喂养。
尽早治疗规范用药
母婴传播率几乎可以降至零
但如果是孕期才发现HIV感染,想要增加生下健康宝宝的几率,最重要的是尽快开始抗HIV病毒治疗。如果孕期不进行治疗的话,胎儿不仅会感染艾滋病,还可能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情况。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明确指出,所有HIV感染的孕妇,一旦确诊,应尽早终身接受ART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指几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法国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越早,母婴传播的风险越低,如果用药时间从孕前开始,贯穿整个妊娠期,且分娩时能将病毒载量控制在<50单位的孕妇,将HIV传播给婴儿的几率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