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卫士:陈秀敏——艾滋病患者的贴心人 - 心理咨询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心理咨询
红丝带卫士:陈秀敏——艾滋病患者的贴心人

上传时间:2015-03-29 08:54:20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有这样一位郑州护士,当人们对艾滋病心怀恐惧时,她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距省会200多公里的艾滋病高发区护理战线上默默奉献着……在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参与或指导护理的艾滋病病人达3000多人次,还创造性地把拔火罐、头部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压豆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应用到艾滋病病人身上,有效地改善了艾滋病病人的体质。她就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护士长陈秀敏,被很多艾滋病患者当做自己的贴心人。
    见到陈秀敏的时候,她刚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病区所在地—上蔡县中医院轮休回来。
    今年48岁的陈秀敏就像一位邻家大姐,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到想象中艾滋病病区护士的那份沉重。
    1986年参加工作的陈秀敏长期工作在急诊科、心脏中心这些临床业务繁忙的一线科室,护理和抢救了无数急危重症病人。
    2008年4月3日,陈秀敏接到医院工作调动通知,她被调到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任护士。
    这让家里人吃惊:“艾滋病可不比肝炎,你不要命了?”
    陈秀敏的想法很简单,“工作总要有人干!如果谁都不去,谁来照顾患者?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只要自己工作中细心一点,严谨一点,应该没问题。”
    就这样,丈夫和女儿的思想工作被陈秀敏做通了。
    工作初期,陈秀敏如同刚上战场的新兵,虽懂得艾滋病防护知识,内心还是略感不安。每天都和艾滋病病人待在一起,岂不是时时刻刻都要防止职业暴露?
    正是陈秀敏接触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是位40多岁的女性,生孩子时因为输血感染艾滋病,先把丈夫传染,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也是艾滋病,一家四口,三口是艾滋病患者,他们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所有人都对他们避而远之,他们内心的伤痛由谁来抚慰?“应该是我们白衣天使!我有责任留下来!”陈秀敏说。
    于是,信念战胜了恐惧,陈秀敏不再害怕,她找到了自己工作所努力的方向,并亲自为艾滋病患者做各种治疗和护理。同事们都说,她爱患者胜过一切。在陈秀敏心中,患者总是排在第一位,她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患者彻夜未眠,有多少次顶风冒雨到病人家中打针送药。
    陈秀敏说:“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常常被他们感动着,也因此让我毫无保留地释放全部爱心。”当一些艾滋病患者提出治疗疑问时,陈秀敏总是耐心解释,还经常给没有亲人照顾的患者带去各种水果食物。
    陈秀敏全心全意换来的是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夏天的时候,陈秀敏冒着高温给病人抽血、体检,因为没有电扇,病人自发地为她扇扇子。
    每周四,陈秀敏都要去村子里给艾滋病患者耳穴压豆治疗。一年夏天,陈秀敏正给艾滋病患者治疗,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将自己刚摘的黄瓜洗了一根直接往她嘴里送,还说:“天恁热,吃口黄瓜,解解暑!”陈秀敏毫不迟疑地咬了一口,老太太立即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那一幕让陈秀敏永远难忘。她知道这是患者表达心意最朴实的方式。面对患者的信任,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我来吧,我会注意安全的!”
    艾滋病是一种血源性传染病,各种有创技术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很多治疗方法在艾滋病患者中不能得到应用。但是,陈秀敏觉得艾滋病患者应该享有和其他患者同等治疗和护理的待遇。
    有一次,陈秀敏了解到一位艾滋病患者体温持续39℃二十多天,严重消瘦,精神萎靡,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提出来要给患者拔火罐。
    出于对陈秀敏安全的考虑,管床医生没有同意。陈秀敏继续游说:“拔火罐退热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我会注意安全的!”
    看到陈秀敏坚定的眼神后,管床医生就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陈秀敏不但给患者拔了火罐,而且拔出了水泡。为了促使水泡很快吸收,减轻患者疼痛,陈秀敏又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把水泡内液体抽出。
    第二天,患者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高烧二十多天就这样被她治好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陈秀敏的言传身教之下,拔火罐、头部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压豆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艾滋病患者中慢慢都得到了推广应用,患者的体质得到有效改善。
    大多数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敬而远之,巨大的感染风险也使得一些医护人员选择远离。然而,陈秀敏却选持了坚持,长期护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起居。
    一个人若没有对事业的热爱,没有奉献事业的担当,怎能在风险岗位上无私奉献并数年如一日,敢于“与死神跳舞”并跳得如此精彩。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