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艾滋恐惧病 - 健康咨询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健康咨询
透视艾滋恐惧病

上传时间:2014-08-24 00:35:10文章来源:陈绛青

在艾滋病防治热线及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接到艾滋病恐惧症咨询电话,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的组合,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他们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杜绝此病的关键所在。

    26岁的女青年小李,由于她有多个性伙伴,而其中一个男友又有静脉注射吸毒行为,她怀疑对方已经患有艾滋病,并传染给了自己,先后到医院做了5、6次艾滋病抗体检测,虽然每次检查结果都是阴性。但她仍然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不断地打电话咨询,说自己全身痛、发烧、无力、出疹等,将症状和书上介绍的艾滋病患者的病症一一对号入座。另有一男性45岁,因半年内两次酒后找小姐发生高危性行为,恐惧得艾滋病,两次要求吃预防药物一月 ,即使有药物胃肠反应。更有一对在外打工的夫妻,先后到医院做了4次艾滋病抗体检测均阴性,还要求吃抗病毒药,因为有高危行为,就太恐惧得艾滋病了。
    面对这一人群,心理疏导是最重要的。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危行为,这些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感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 加之对艾滋病知识的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把一些艾滋病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艾滋病是一种几乎100%致死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这种病症也反映出了他们的性格缺陷。 面对这一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帮助他们摆脱艾滋病恐惧症的阴影。孙主任说,对待艾滋病,两种态度最要不得:一种是恐惧,恐惧是保护自己的本能,恐惧来源于不了解;另一种是歧视,歧视来自我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因此,要走出恐惧,首要的是战胜无知和偏见。与艾滋病病人共同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一起进餐或吃病人做的饭,一起游泳、握手、拥抱,共用卫生间、办公用具、电话机、水杯、餐具、卧具,另外打喷嚏、蚊子叮咬均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传播并不像炭疽、鼠疫那样可以通过空气和日常接触传播,不需要将他们与社会隔离。一定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让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使大家能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疾病的传播一样,也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病毒数量,而且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一般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因此不要对艾滋病盲目恐惧。  其次,要为艾滋病恐惧症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评估其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实际风险水平,使他们摆脱一些不必要的恐惧。 第三,要帮助艾滋病恐惧症者对躯体症状进行重新解释,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临床表现不是艾滋病感染的症状和表现。 此外,艾滋病恐惧症者的家庭、朋友是他们的支撑,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鼓起积极生活的勇气,才能使他们重新融入美好的生活。

一次高危行为,需要立即、一月、三月及六月做HIV初筛检查,必要时可联查HIV病毒载量,可早期诊断;高危暴露后,到定点医院专业医师评估后再定是否用预防药物。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