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染艾人数持续增加 - 高危人群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高危人群
高校染艾人数持续增加

上传时间:2016-09-27 16:44:40文章来源:中国之声

“大学生”与“艾滋病”,这两个看似毫无瓜葛的关键词,如今被一连串的数据绑到了一起。近日,南昌市疾控中心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南昌全市已有37所高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报告存活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5例,死亡7例,近5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年增长率为43.16%。
    近年来,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在北京,2015年1月至10月新增艾滋病病例3000余例,青年学生感染人数上升较快;在上海,2015年共报告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9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31.4%;在广州,从2002年开始发现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117例,九成都是经同性的性传播感染。现如今,高校已成为艾滋病重灾区。
    那么,艾滋病这个恶魔是怎么打进理应纯洁的象牙塔的呢?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又正在遭遇哪些生存困境?

高校艾滋病人数持续增加

·高校染艾者多因“男男”同性恋
    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形势不容乐观。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分析,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二是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男男同性恋是高校染艾主要传播方式

·性观念开放但性知识落后
    随着观念的开放,人们对“性”话题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大学生接受未婚同居行为。但是,高校学生对防治性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却令人堪忧,以广州10所高校600名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形式进行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性病的了解甚少,50%的学生表示“有所了解”,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处理性病的问题上,54%的受访学生选择“自行去看医生”,少数学生选择“默默忍受”。

高校学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匮乏

·相关防治知识教育不到位
    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但是各个地方高校开展的防艾教育良莠不齐。
    陕西某高校教师刘闻,自己也是一位艾滋感染者,他说校领导往往对性教育闻之色变、避而不谈。刘闻:没有人愿意谈。如果谈的话,可能社会上会认为,是不是这个学校有问题,会影响影响学校招生。
    有些高校即使开展性教育,也仅限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陈子煌所在的公益组织曾在高校开展过讲座,但效果不甚理想。陈子煌:那些学生都不是自己来的,是学校团委下发命令,每个班要来多少个人,来加学分的。
大学里防艾教育的持续“失语”,致使学生们得不到健康、正确的教育,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

高校忽略对性知识的教育

·社会歧视问题致自检率低
    有人说,艾滋病是这样一种病,当你靠近它时,世界就离你远去。社会对艾滋病的曲解与恐惧,让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们难以生活在阳光下,有些人甚至因此被剥夺了上学和就业的基本权利。也正是因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歧视,一些人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到医院检查,所以我国艾滋病的自知率一直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潜在的社会歧视是影响中国艾滋病感染者自知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社会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公众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还并不了解。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为什么高校会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面对日渐庞大的艾滋病患者群体,高校、疾控中心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应该承担什么角色?如何能够携手防控,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将艾滋病毒逐出校园,不能再停留在口号,而需要我们整个高校、整个社会、每个家庭都联动起来,共同努力,对“艾”说不。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