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现形”记——探访艾滋病确证实验室 - 各地动态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各地动态
艾滋病病毒“现形”记——探访艾滋病确证实验室

上传时间:2014-12-15 22:17:41文章来源:常德晚报

尚一网讯(常德晚报记者 蒋文辉)今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日前,记者走进了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探访了一群战斗在抗艾滋病最前线的人。
    “艾滋病是在这里确定的。”当站在安静整洁的走道,看着玻璃窗内那些无言的机器和埋头进行化验的医务人员,记者不由十分惊奇。医务人员全副武装,戴着手套,从一根根写着编号的试管里取出被检测者的血液,进行一次次的反复检测与比对,以确定主人是否感染了HIV。每一次的实验都丝毫不能马虎,因为每一个结果都能最直接的变成怀疑者的希望或者绝望,他们的命运也许就在这里被改写。
    拥有对艾滋病的“终审权”
    男“同志”小明还是一名大学学生,他喜欢的对象是一名社会上的中年男子。今年在一次疾控中心举办的面向同性恋的小型活动中参加艾滋病筛查,并领取奖品。这次筛查结果出来之后让小明几乎崩溃,但是对于他的健康来说也是好事,今后他会得到专家帮助维持自己健康,幸运的话可能数十年都不会发病,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性观念的转变,性传播在HIV传播方式中占到了90%以上。
    常德市市城区及各区县(市)共有55家初筛实验室,每年都会筛查40多万人次,从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而常德市疾控中心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是我市唯一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拥有对艾滋病的“终审权”。这对实验室的医生们来说也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谢朝梅介绍,2007年市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确证了20多个艾滋病感染者,时隔7年如今已经发展成每年确诊约300个,并且这个数字可能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上升。防控艾滋病就像一场艰巨的战争,实验室就是桥头堡,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斗,只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战胜这个威胁人类健康的恶魔。
    确证需要过“三关”
    检测一份血液标本,医务人员十分慎重,“每个来检测的人都是忐忑不安的,我理解他们!”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医师孟霞说。
    每次实验开始前,医护人员要穿上鞋套、换上防护服、走进实验室。医生不能留长指甲、不能披散长发、不能戴首饰、不能戴着防护手套捋头发……
    血液装在试管里,艾滋病病毒现身需要经过三关。第一关:初筛,如果试剂检测之后呈现阳性则进入复检;第二关:复检,使用另外一种试剂进行再次筛查;第三关:确诊,蛋白印迹法,通过22到24个小时的实验,标本上就会出现不同的条带,然后根据条带进行判断,最后这份沉重的“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将决定患者的命运。
    坚守是一份责任
    每年上万人筛查,一份血样标本确证要两天,确证之后感染者每年要做2-4次CD4(人体重要免疫细胞)检测以维护健康,随着检测量的加大,在艾滋病实验室里,医务人员加班成为常事。但是,工作的辛苦或者枯燥乏味都不值一提,这里带给人的不安全感才是可怕之处,医务人员不得不随时保持紧张的状态,确保“零失误”。
    医护人员面对的很多是HIV阳性血清,几乎是与HIV病毒零距离接触,虽然采取了很多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但不能有丝毫松懈,每个细节都不能出现任何疏忽,譬如要防止利器划破手指,血液不能渗漏,更不能溅到眼睛,手套不能破裂,手上不能有伤口等等。经过的参观者或者体检人士,知道这里是艾滋病实验室,可以立即扭头就走,但是医务人员却不得不戴着手套,坚守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这繁琐、复杂、枯燥、危险的工作。
    “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我会有点不平衡,觉得值得为艾滋病患者付出那么多吗?”孟霞对记者说,现在她早已认识到,每份血样都来自一条鲜活的生命,对待生命应该保持敬畏与尊重。在她眼里艾滋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坚守在岗位上努力工作,让患者能更勇敢地与病魔抗争,这才是她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