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防治原则

上传时间:2014-06-17 09:29:15文章来源:

AIDS患者遍布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报道,截止2000年12月,HIV感染者已达5800万之众,已有2200万人死于HIV感染。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天约 有16000人感染HIV,包括1600名不满15岁的儿童。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快速增长。HIV感染者的高死亡率和该病毒传播的惊人速度,日益受到WHO和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非医疗措施
 包括:①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AIDS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杜绝性滥交和吸毒等。②建立和加强对HIV感染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流行状况,采取应对措施。③加强进出口管理,严格国境检疫,防止传入。④应对供血者作HIV及其抗体检测,保证血源的安全性。
疫苗研制
尚未获得理想的疫苗,在疫苗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仍然是HIV包膜的高度变异性,这包括gp120内的高变区V3肽段,其中含有GP-GRA氨基酸序列,是与中和抗体结合的结构域,也即与宿主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寻找能够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病毒保守序列,可能是突破疫苗研究难题的关键。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基因工程疫苗:HIV包膜糖蛋白gp160、gp41和gp120已成功表达于原核和真核细胞,这些基因工程的表达产物具有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对相同包膜抗原的病毒株感染有抵抗作用。②人工合成疫苗:根据HIV与CD4分子结合部位的氨基酸序列(gp120的V3肽),合成HIV的寡肽疫苗。③重组活疫苗:即用业已成功应用于某些疾病预防的活疫苗为载体(如痘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等),插入HIV的某种基因(如gp160、gp120等基因),构建成重组活疫苗。此类疫苗已应用于志愿者接种,并表明在诱导细胞免疫方面有较强的作用。此外,也有在上述基因重组的基础上,转入IL-12或INF-γ基因,以共表达这些细胞因子,达到促进TH1诱导抗HIV感染的目的。④HIV突变株疫苗:虽有研究,但因很难保证其安全性,难以应用于人体。此类研究,主要是通过敲除HIV的毒性基因而达减毒之目的,如敲除了nef-LTR基因的HIV澳大利亚突变株等。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