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发布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 - 最新动态 -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
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  
最新动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发布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

上传时间:2020-12-26 20:21:46文章来源:宣传统战处

据健康报12月24日报道。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慢病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

2015年~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具有国家和省级代表性,根据监测结果编写形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主要体现在:一是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我国18岁~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岁~17岁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平均分别增加1.6厘米和1厘米;二是营养不足的问题得到持续改善,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均已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三是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得到持续改善,以贫血为例,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8.7%,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孕妇贫血率为13.6%,与2015年发布的结果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部分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明显减少,2019年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16.5%,与2015年的18.5%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降幅达10.8%,提前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
  慢病患者基数仍将扩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母亲孕期开始,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
 “目前,我国癌谱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消化道癌症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负担仍然较重,癌症整体防控形势比较严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绍,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近十年来已经从30.9%上升到40.5%,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要不断扩大筛查服务供给,二是要不断提升筛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三是要不断提高群众防癌意识。
  “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专门成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方面的统筹。
  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
  据了解,为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我国持续探索优化适合实际、适合中国人群的慢性病筛查干预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试点开展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病机会性筛查,推动建立慢病筛查干预的长效机制。
  “三级预防关键就是强调一个‘早’字,尤其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李斌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继续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升基层慢病防治水平;继续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慢病防治的手段和工作内容,推进预约诊疗、在线随诊、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网络服务,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推进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专门设置了疾控科普LOGO,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个LOGO就是推荐科学、权威、官方科普知识的‘渠道’。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改变思维方式,但是要防慢病,必须改变行为方式,从改变思维方式入手,做到改变行为方式。”常继乐说。

  • [字体            ]